安易_希望小站 安易_希望站_希望小站致力于收集和分享有口碑的中医诊所,为广大病患提供分享中医健康服务

安易_希望小站

安易_希望小站愿世间一切平安喜乐,安然无恙

胡黄连|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胡黄连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多年生草本,有毛。茎根圆柱形,稍带木质,长15-20cm。生于海拔3600~4400m的高寒地区的岩石上及石堆中,或浅土层的向阳处。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而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      中文学名 胡黄连      别名 割孤露泽、胡连、西藏胡黄连      界 植物界      属 胡黄连属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管状花目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燥湿。治疳疾,惊痫,泻痢,劳热骨蒸,自汗,盗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瘘,疮疡。      拉丁学名 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二名法 FigwortflowerPicrorhizaRhizome      科 玄参科      分布区域 特产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地区      门 被子植物门      亚 纲 合瓣花亚纲      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为玄参科植物西藏胡黄连和胡黄连的根茎。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      ①《唐本草》:大寒。      ②《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入肝、胃、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胆、胃三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足阳明、厥阴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浸汁点眼。      禁/宜人群      脾胃虚弱者慎服。      炮制方法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地理分布      1.西藏胡黄连:生于海拔3600-4400m的高寒地区的岩石上及石堆中,或浅土层的向阳处。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      2.胡黄连:生于高山草地。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醅。      药用价值      主治功效:清热,凉血,燥湿。治疳疾,惊痫,泻痢,劳热骨蒸,自汗,盗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瘘,疮疡。      ①《唐本草》:主骨燕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泄痢,益颜色,厚肠胃,治妇人胎蒸虚惊,三 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以人乳浸点目甚良。  ②《开宝本草》:主久痢成疳,伤寒咳嗽,温疟,骨热,理腰肾,去阴汗,小儿惊痫,寒热,不下 食,霍乱下痢。  ③《丹溪心法》:去果子积。  ④《本草正》:治吐血、衄血。      附方:      ①治肥疳热:川黄连五钱,胡黄连五饯,朱砂一钱(另研)。上二物为细末,入朱砂末,都填入猪胆内,用淡浆水煮,以杖于铫子上用线钓之,勿著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一分,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食后。(《小儿药证直诀》胡黄连丸)  ②治小儿疳热,肚胀,潮热,发焦:胡黄连五钱,灵脂一两。为末,雄猪胆汁和丸绿豆大。米饮服,每服一、二十丸。(《全幼心鉴》)  ③治痢血:胡黄连、乌梅肉、灶下土等分。为末。腊茶清调下,食前、空腹温服。(《苏沈良方》三物散)  ④治热痢腹痛:胡黄连末,饭丸梧子大。每米汤下三十丸。(《鲜于枢钩玄》)  ⑤治伤寒劳复身热,大小便赤如血色者: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皮,入蜜半两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捣罗为末,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生姜二片,乌梅一个,童子小便三合,漫半日,去滓,食后暖小便令温下十丸,临卧再服。(《本草图经》)  ⑥治小儿盗汗,潮热往来:胡黄连,柴胡等分。罗极细,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银器中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三二十沸,放温,食后和滓服。(孙用和)  ⑦治吐血、衄血:生地黄、胡黄连各等分。上为末,用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煎茅花汤送下。(《普济方》胡黄连散)  ⑧治婴儿赤目:茶调胡黄连末,涂手足心。(《济急仙方》)  ⑨治痔疮疼肿,不可忍者:胡黄连末,鹅胆汁调涂之.(《孙天仁集效方》)  ⑩治痔漏成管:胡黄连(净末)一两,穿山甲(麻油内煮黄色)、石决明(煅)、槐花(微炒)各末五钱。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钱,空心,清米汤送下,早、晚日进二服,至重者四十日而愈。此方不用针刀挂线,不受苦楚。如漏之四边有硬肉突起者,加蚕茧二十个炒末,和入药中,比及遍身诸漏皆效。      【性味】苦,寒。      《唐本草》:"大寒。"      《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归经】入肝、胃、大肠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胆、胃三经。"      《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足阳明、厥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燥湿。治疳疾,惊痫,泻痢,劳热骨蒸,自汗,盗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瘘,疮疡。      《唐本草》:"主骨燕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泄痢,益颜色,厚肠胃,治妇人胎蒸虚惊,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以人乳浸点目甚良。"      《开宝本草》:"主久痢成疳,伤寒咳嗽,温疟,骨热,理腰肾,去阴汗,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霍乱下痢。"      《丹溪心法》:"去果子积。"      《本草正》:"治吐血、衄血。"      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      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      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临床应用      用於骨蒸潮热      胡黄连性寒,入心肝二经血份,有退虚热,除骨蒸,凉血清热之功。治阴虚劳热骨蒸,常与银柴胡、地骨皮等同用,如清骨散。      用於小儿疳热      胡黄连既能除小儿疳热,又能清胃肠湿热,故可用於小儿疳积发热,消化不良,腹胀体瘦,低热不退等症,常与党叁、白术、山楂等同用,如肥儿丸。      用於湿热泻痢、痔疮肿痛      胡黄连苦寒沉降,功似黄连,善除胃肠湿热及下焦湿火蕴结,为治疗湿热泻痢及痔疮肿痛的良药。      胡黄连的作用      保肝利胆作用      胡黄连苦苷I等体外对补体介导的原代培养小鼠肝细胞毒性有抑制作用。胡黄连苦苷Ⅱ及其有关苷类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大鼠有利胆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胡黄连根和根茎水提物对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均有抑制作用,对游走抑制因子的产生则有兴奋作用。      抗溃疡      对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抑制胃酸分泌      可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 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保护胃粘膜      明显抗盐酸乙醇氢化钠、阿司匹林等所致大鼠急性为粘膜损伤。      抗炎镇痛      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抑菌      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其他作用      胡黄连中的糖苷部分可减少异丙肾上腺素导致的豚鼠过敏性气管痉挛严重程度。胡黄连水浸液体外对英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胡黄连的副作用      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无毒。临床观察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一般没有不适反应。很苦,剂量稍大,部分病人会有恶心、腹痛、滑肠便稀等反应。长期服用无明显副作用。脾虚慢性腹泻者不宜使用。      不良反应      用量过大。过量服用黄连可出现恶心、呕吐、气短、发痉。常规剂量则较安全。临床上有因腹泻静滴黄连素诱发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症者。应尽量避免使用黄连素针剂。      过敏反应。口服黄连粉或黄连素、注射黄连素均有发生过敏反应。多在用药后几分钟内发生,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全身皮疹、发热,甚至喉头水肿、神志模糊、血压下降,出现过敏性休克。      药不对证。黄连属大苦大寒之品,泻火力强,易伤阳气。      黄连与胡黄连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      胡黄连与黄连,均为大苦大寒纯阴之品,共具清热,泻火,燥湿,凉血之效。      二药均苦寒,能清湿热,治疗湿热泻痢、湿热黄疸等。      不同点      (1)黄连清湿热作用优于胡黄连,是治疗湿热泻痢的要药,又善清心经火及中焦热邪。      (2)胡黄连长于入血分、阴分,清退虚热,除疳热,治疗阴虚骨蒸发热,以及小儿疳热。      (3)然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而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      (4)除此,黄连退蒸消疳功效不显著,而胡黄连泻心火,解毒之力也不及黄连。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