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临床治验汇集(一)
-
梨子手游GM盒子(高返利版)
梨子手游盒子是专属领GM福利平台APP,通过盒子可领取满VIP元宝...
血府逐瘀汤临床治验汇集(一)
1、老年性下肢无力。张某,男,76岁,离休干部,2005年3月21日初诊。患双下肢沉重无力半年余,活动后加重伴下腹部胀痛。做头颅CT、腹部彩超、肠镜等检查未见异常,曾用治疗动脉硬化药物及健脾助消化等中药均无效,服补药则加重。近半月加重,走约200米就要休息后方能行走,心烦易怒,腹胀痛得矢气则稍缓,大便不爽,双下肢无浮肿,舌质略暗,苔薄,脉沉涩。为血瘀气滞,经络受阻。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2克、赤芍9克、生地12克、川芎12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柴胡6克、桔梗6克、牛膝9克、甘草3克、栀子9克、木香6克、香附6克、郁金6克、乌药9克。五剂后上症减半,效不更方,继服上药五剂,双下肢有力,活动正常,走较长路也不乏力,腹已不痛,上症全消,病告痊愈,半年后随访未复发。按:本病是由血瘀气滞日久,血流不畅,而致经络瘀阻引起。若单见无力,活动后加重,而误认为是气虚,用补益之剂则气滞加重,血脉更加不通,势必加重病情,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使瘀血祛,气机畅则病愈。
2、神经性皮炎。邓某,74岁,男,离休干部。2005年4月16日初诊。患面部神经性皮炎4年余,以眼睑、面部、耳前,皮肤瘙痒肥厚,呈席纹状暗褐色,搔之微有脱屑,以春天及心情不愉快时加重。曾外敷、内服中西药,时轻时重,伴胸闷、心烦易怒,睡眠差,多梦,舌暗边有瘀点,苔薄,脉弦涩。为血瘀气滞,肌肤失养。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9克、赤芍6克、生地9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枳壳6克、柴胡6克、桔梗6克、牛膝9克、甘草3克、栀子9克、香附9克、郁金9克、蝉衣9克、全蝎9克、蜈蚣3条、五味子9克,日一剂水煎服。七剂后,皮肤瘙痒略减轻,胸闷,心烦,多梦减轻,继用上方十剂后,皮肤瘙痒减半,暗褐色亦减轻,睡眠正常,已不胸闷,心烦,上方去香附,郁金继服半月后,皮肤色泽接近正常,有轻度色素癍,已不瘙痒,上方减栀子、蝉衣、全蝎、蜈蚣、五味子,继服一周以巩固疗效,嘱患者保持心情愉快。三月后随访未见复发。按:本例为风热外邪阻滞肌肤日久,肌肤失养,加之心情不愉快时,气滞血瘀,经络更加不通。《灵枢·经脉篇》曰:“血不流则髦毛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用活血行气,疏通经络之血府逐瘀汤加减,使气行血活,脉络通畅,肌肤得养,病自而愈。
3、慢性顽固性泌尿系感染。郭某,女,65岁,退休工人,2004年4月26日初诊。患间断性尿频、尿急、尿痛、小腹胀痛不适1年多。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的出现上述症状,在市医院查尿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诊断为:急性泌尿系感染。经用抗感染等治疗,尿常规正常,上述症状减轻,但未完全治愈,又经中药等治疗,时轻时重,后又反复发作7、8次,曾做彩超、膀胱镜等检查均未见异常。本次又发作,经用消炎药,尿检已正常,但症状未缓解。查:患者睡眠差,多梦,心烦,有时头痛,大便不利,舌暗有瘀点,尖略红,苔薄腻略黄,脉沉涩。治以活血理气,清热利湿。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2克、生地12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甘草9克、桔梗6克、柴胡6克、乌药9克、栀子9克、滑石12克、瞿麦12克、怀牛膝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服上药五剂后,上症减轻,睡眠尚可,已不头痛,大便已通畅,舌尖已不红,继用上方五剂,上症已愈,唯舌质仍有少量瘀点,上方减乌药、栀子、滑石、瞿麦,继服五剂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未复发,舌尖瘀点已消。按:患者为久病必瘀,血脉流畅失和,致气机疏泄失常,又与湿热相结,影响三焦水液的运行及气化功能,致水道的通调受阻,使下窍不利。用血府逐瘀汤加辛开升散,疏通气机之乌药,破血利窍之瞿麦,配清热利湿之滑石,共解气血水道之瘀,使水道自调而愈。
4、咳嗽。崔某,男,3岁。咳嗽月余近一周并加重,伴有微喘,入夜尤甚,经西药点滴半月余热退身冷,而咳加重,现咳喘不宁,睡时易醒,易张口呼吸,面色红润,午后时有低热,唇红微暗而干,大便隔日一行,行时哭啼不安,便后渐止,小便黄而量多,舌红苔白滑,体胖大有齿痕,舌下脉络粗短而青紫明显,脉涩。查:血常规:WBC6.0×10/L,S0.63,L0.37。胸透:心肺未见异常。中医诊断:咳嗽,痰瘀闭肺。治疗:活血顺气,清热化痰。方药:柴胡5,当归5,生地黄5,赤芍3,桃仁5,红花2.5,枳壳2.5,牛膝5,川芎3.5,桔梗5,黄芩5,川贝母3.5,知母5,前胡3.5,茯苓5,清半夏2.5,陈皮5,生甘草2.5。2付每日1剂分5~8次温服。二诊:上症减,夜卧安,每于白天大量活动出现咳嗽,痰多,纳差,便易出而日行二次,舌红苔润滑,脉滑,指纹淡且微紫。方以获荟5,陈皮2.5,前胡5,法半夏3.5,大力子5,黄苓7.5,知母5,甘草2.5,二剂每日1剂分3~5次温服。三诊:上症减,偶尔清晨微咳,纳可,二便正常,口干喜饮,舌红苔淡白,脉细缓,指纹淡红。方以沙参5,玉竹5,石斛5,炙杷叶3.5,桑叶5,玄参5,生地黄5,麦冬7.5,扁豆3.5,黄芩5,川贝母5,生甘草2.5。二剂每日1剂分3~5次温服。四诊:服药后,无咳嗽,精神状态良好,食欲可,病告愈。讨论体会:王清先生提供“气通血活”对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并开拓了辨“无形血瘀”从瘀血论治的新方法,他认为,久病为血瘀,它药无效为血瘀、怪病为血瘀,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痰瘀同源理论,应用本方治疗小儿咳喘之日久,获效非浅。《丹溪心法,咳嗽》谓:“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血证论,咳嗽》亦说:“痰饮为瘀血所阻,则益冲犯肺经,......是以倚息不得卧也。“究其理而言,气属阳,血与水属阴,气血水火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兹生,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处理平衡状态,血液、水液的正常运行都有赖于气的作用,正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行水亦行”的关系。如果气的功能失常。推动乏力,既可形成血行瘀滞,也可导致液停而痰聚,这就造成了痰湿与瘀血并存的病证。
5、利水消肿。某男,62岁,左侧半身不遂1年。该患者已经在我门诊治疗1个月,来时需2人掺扶,现已经能自行行走,27日患者诉说自己最近几天双腿无力、沉重,水肿比以前加重(其双侧下肢水肿已经10余年),查其双下肢水肿,皮色光亮,按之凹陷,良久方起,左侧较右侧为重,有静脉曲张,有冠心病病史。采用血府逐瘀汤6版方剂教材原方原量,效果奇佳。1剂后,肿势立消,3剂基本复原(指复原到患者中风前的状态)。用该方治疗水肿,源之于家父服用该方的启发。家父前段时间胸闷、心痛,服用血府逐瘀汤十数天,意外发现自己10多年的下肢水肿消失了,以往都用真武汤、五苓散等温肾助养、利水消肿的方剂治疗,效果尚可,但消肿均未起到这次的效果。我试着用此方治疗该患者水肿,结果效果仍然很好。
6、哮喘。张某,男,71岁,1998年3月20日就诊。患者素有喘疾20年,每逢冬春或天气变化而时有发作,自服氨茶咸、喘定等可暂缓。于就诊前1周因感冒再次发作。诊见:呼吸急促,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口唇色紫,咳吐白粘痰,不易咯出,舌暗苔白微腻,脉沉细涩。曾服化痰平喘药,无明显效果。证属痰瘀阻络,气机不利,治以活血化瘀,袪痰平喘。方用血府逐瘀汤去生地黄、牛膝,加青皮10g,川贝母12g,鱼腥草15g,清半夏10g。服药3剂后咳喘减轻,呼吸平稳,痰量减少。原方继服7剂,咳喘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按:此息者素有喘疾20年,当属沉痼顽疾。久病多瘀,瘀阻脉络,而致气机升降失常,单以化痰止咳平喘为治,则痰化瘀留,虽症状暂得缓解;但因脉络不通,气机不畅则每遇诱因复发。治疗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为主,方中桔梗有开肺气,载药上行之效,合积壳升降上焦之气而宽胸。去生地黄、牛膝,因有凉血、引血下行之弊。临证时加用化痰止喘之品,则瘀去痰化,气过通畅,咳喘自愈。
7、斑秃。刘某,男,23岁,1999年11月2日就诊。患者于半年前因工作原因致情志抑郁,沉默少言,后突然发现头部毛发呈圆形脱落,大如铜钱,共6处,1个月后整个头部毛发全部脱光,经多方治疗未愈。刻诊:头部除四周生有稀少细短的黄色绒毛外,其它部位均无毛发,头皮光亮,无痒感,精神倦怠,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痛头晕,胸胁痛,舌质暗,苔薄黄,脉弦。曾口服谷维素、维生素B1、中药及养血生发胶囊无效。证肛: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神失所养。方用血府逐瘀汤去牛膝、桔梗,加远志15g,知母12g,服药3剂后诸症减轻。上方加何首乌30g,继服14剂后,开始长出细小绒发。效不更方,原方继服30余剂,诸症消失,斑秃愈。按,古人云:皮内肉外血瘀,阻塞血络,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此症前医养血生发不效,观其有头痛,胸胁痛,舌质暗当属血瘀之象,故无效。因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治疗当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佐以养血,发得血养,故病愈。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